此次谈判的酒店门口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美新一轮经贸会谈已于7月28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预计本次会谈会持续到7月30日。
恰逢美国刚和欧盟谈判结束,外媒普遍认为美国很难像对欧盟那样对华“如法炮制”。
8月1日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定下与全球各国关税谈判截止日,美国希望在这个截止日的前一天能和中国达成新的贸易协定而作为 特朗普“全球关税政策”的压轴大戏 。
综合外媒的消息来看, 特朗普政府希望在这次谈判中争取到对美国更多好处。
美国除了在关税税率问题上可能会有些妥协之外 ,根据《纽约时报》的说法,美国希望在 稀土 、 中国市场 (包括云计算、汽车等领域)、 进口美国农产品和能源产品 等方面得到“回报”。
此外,美联社还补充了美国可能会涉及的谈判条件,包括 中国增加对美投资、芬太尼、减少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的能源产品等 。
从科技、商业,到外交、地缘利益, 美国政府大有“我全都要”的态度。
为了表现“诚意”,美国前几天也刚刚冻结了部分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禁令 ——尽管在笔者看来这算不上什么“诚意”,因为一些美国科技企业也盼着早日回归中国市场。
据《南华早报》援引双方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预计中美两国将再延长三个月的协议。
如果未能延长,8月12日之后两国关税都将大幅提高, 甚至不排除“破百”的可能——意味着两国外贸联系基本中断。
事实上大部分美国媒体都认为这一轮谈判美国仍然不会取得“渴望中的利益”。
美联社援引了前美国贸易谈判代表、现任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副总裁温迪·卡特勒的看法。
忙碌的苏州港
卡特勒表示, 特朗普的团队将面临来自“一个非常愿意对美国利益进行反制,自身强大而自信的贸易伙伴”。
在各种谈判条件中, 她认为反而关税税率可能是“最容易的部分” 。她“警告(提醒)”特朗普政府,中国 “不会接受美国的单方面协议”。
自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历经拜登政府,再到特朗普第二个任期, 美国能用的招数基本都用了。
在对方如此极端、苛刻之下,中美贸易去年又破了多个纪录 (包括贸易总额、顺差规模等), 对我们的各种影响我们也都几乎“脱敏”。
特朗普政府实在缺少还能拿出来的“武器”,比如这次美国方面 考虑解除对华乙烯出口、飞机零部件出口及拟议放宽签证限制等。
C919
但是这些“蛋糕”显然并不“诱人” ——乙烯只不过是产能问题,中国并不依赖美国乙烯;
如果美国继续拖下去,中国可能直接用国产部件换装国产商业客机;
签证这个更是让人莫名其妙—— 属于特朗普典型的“ 凭空 造牌”套路。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佐伊·刘在美国“雅虎财经”节目上指出, “美国与欧盟的谈判模式不会成为中美谈判的良好模板”,“中国已经表现出反制的态度,而且中国拥有关键的筹码,并确切地知道在哪里进行反击。”
因此佐伊·刘认为美国想在此次谈判中实现的谈判目标大多是“虚妄”。
“泛大陆政策研究所”创始人特里·海恩斯也补充表示, 中国能给与美国的“胡萝卜(指利益)”会很小。
而对美国来说,如果真的出现中美贸易脱钩,那么受损失最大的反而是美国。
美国CNBC新闻在7月28日刊文称,通过贸易模型估算, 根据当前关税到2027年,美国对华出口将遭受重创 。
同时连带越南会对美出口减少超过1000亿,韩国对美出口减少490亿美元(因为这些国家都涉及转口贸易)。
如此一来,美国需要增加对加拿大的进口1280亿美元、对墨西哥增加进口770亿美元,以及对英国的进口增加230亿美元—— 不但不能消减太多美国的外贸顺差,反而会将美国通胀推到“一个史无前例的数字”。
其模拟显示, 美国进口中国货物最多的前五家公司 (注意,不是货物价值,而是基于集装箱和提货单统计来的货物数) 是宜家、沃尔玛、都乐、好市多、亚马逊。
这五家企业涵盖了从家居、水果到线上、线下超市几乎所有的日用百货—— 正是这些商品让美国消费者享受着体面的生活。
如果这些商品变成加拿大、墨西哥、英国制造,那美国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会瞬间缩水。
所以在CNBC的这篇报道中, 前美国商务部长卡洛斯·古铁雷斯忧心忡忡地警告特朗普政府,“贸易保护主义并不能保护,它只会剥夺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