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左瑞 阳光下、绿茵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6支队伍展示着各自的团队精神,释放着活泼快乐的儿童天性。为期一周的第二届“百年名校杯”小学组赛事已经谢幕,但“以体育人”的教学实践不会停歇,校园足球的育人功能也将继续得到创造性地发扬。
通过本届交流赛,杭州学军小学投入精力和经费研发创设的“足球绅士”课程,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和认同。这门开展多年的校本课程提出了“足球绅士”的教育观点,意在提升球员“规范的文明礼仪、坚毅的意志品质和丰富的人文情怀”,先后被评为杭州市精品课程、浙江省基础教育精品课程。
通过足球培养儿童的“绅士品格”,是学军小学体育教研组的目标。校队领队李志华说:“当踢足球的孩子们变得包容、从容、有爱,就是‘足球绅士’的模样。”与此同时,他和同事们也实现了“以体育人的教育理想”。
▲学军小学校队领队李志华
在小组赛和接下来的潜力组排位赛中,中场休息时,做总结的不止教练组,队员们也会站出来说出自己对比赛的理解和应对的办法、客观分析自身的不足和优势。面对场上形势、实力更强的对手,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吸取教训,这不就是“足球绅士”教育给孩子们带来的积极变化吗?
重庆南开小学的韩强也是一名非常用心的足球教育工作者,在每周每班的一节“快乐足球”课程上狠下功夫。借鉴亚足联“草根足球节”的活动流程,结合学校场地空间的条件,他在上课时,把半块场地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安排身体素质、技术训练、游戏和比赛,每个环节5分钟,一节课下来每个同学能完成两轮,在趣味性和竞争性很强、体能消耗很大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时间。
韩强说,每个区域会有一名学生担任助教角色,上课的老师只负责技术训练环节。“助教”们持有学校颁发的聘书,是足球课程的重要参与者和组织者,负责动员同学、讲清规则、执法比赛。
▲重庆南开小学老师韩强(右)
“重新设计的足球课,效率更高,吸引力更强。不仅能帮助我们的校园足球扩大参与基数,还能提升孩子的足球兴趣和运动水平。”韩强说。
看上去,体育老师们上足球课轻松了很多,但功夫在课外,培养“助教”的工作需要付出很多心血。除了足球课,大课间的跑步锻炼,三、四年级的学生进行的是运球跑。周而复始的运球并不白练,除了增加球感,每年的冬季运动会上增加的“迎面接力运球跑”,也起到了赛事反向引导训练的效果。
据了解,“快乐足球”校本教材被重庆市沙坪坝区评选为精品课程。南开小学体育教研组多次受邀前往梁平县、城口县等足球薄弱地区,推介自己发展校园足球的做法,培训了两百余名当地的基层体育教师。
在启东的赛场上,学习好、球技高的队员是榜样,也是被教练组委以重任的对象。据南宁桃花源小学主教练林凯介绍,球队的1号守门员杜民坤是2024年南宁市“三好学生”,场上队长、7号前锋黄子阳则是学校的升旗手。他们以出色的领导力、稳定的发挥带领球队一路过关斩将,打进了本届交流赛的荣誉组决赛。
桃花源小学坚持普及足球运动,是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广西校园足球特色示范学校,2023年、2025年,他们两度夺得南宁市“千里杯”校园足球联赛男女双冠。学校坚持推进五育并举,致力于培育“五美少年”。
领队吴新月说,学校开展校园足球离不开城区领导、学校领导的重视,包括足球在内的体育活动也是学校培养“五美少年”的重要环节。
▲本届赛事最佳门将杜民坤(左二)和最佳球员黄子阳(右二)
武汉市武昌区教育部门近年大力推行的“德智体美劳,体育占C位”的教育理念,生动地诠释了体育在“五育并举”当中的突出地位,这一教育理念在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落地时,得到了有力的执行和独特的创造。
武大一附小的足球队领队涂俊义表示,为了让足球队员“C位出镜”,增加球员的荣誉感和足球在校园里的认同感,代表校队参赛的队员,都能无条件当选“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
武大一附小作为武汉大学的附属单位之一,生源全部来自武大的教职工子女。这些孩子大部分出身书香门第,成长于文化气息浓郁的象牙塔中,在体格和性格方面相对偏软一点。“通过五年来推广校园足球,我们学校的孩子变得更加勇敢、更加自信。”涂俊义说。
▲武大一附小领队涂俊义
据介绍,武大一附小坚持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足球进入校本课程后,每个学生都会在一个学年里每周上1节足球课,针对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每周另有4到5次足球社团活动。通过多年的坚持和足球的教育,踢球的孩子们身上不仅能看出强身健体的效果,还或多或少地具备了体育精神。
看着眼前到启东比赛的这批队员,涂俊义说,孩子们面对胜负的态度让人欣慰,“我们赢要赢得光彩,输也要输得坦然。”
郑州郑上路小学出了不少国脚,比如郜林、王上源、程进,一直不愁足球生源,总有学生和家长慕名而来。但球队主教练刘豪扬告诉本报,学校超过80%的球员家长都并不希望孩子将来走职业足球的路,更多的是寄望于通过足球满足孩子的喜爱,进而培养孩子的心智和品质,再往远了说,都想通过足球考一个好大学。
“这么说吧,如果你足球踢得好,学习差点,可能你在球队里会受重视。”他说,“但如果情况刚好反过来,你在校队里球踢得差一些,学习成绩却相当不错,那你在全校都是个宝贝,是个明星。”
▲郑上路小学教练刘豪扬
注重孩子的文化学习、品德培养、行为习惯,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学习成绩下降立刻采取停训等措施。这在足球底蕴或深或浅的百年名校当中,已经形成了高度共识。
每逢赛后,无论输赢,陕师大附小的队员都会收拾水瓶、清理整个场地,无论垃圾是自己还是对手留下的都会处理干净。领队李凯歌说,由于学校和教练组在类似细节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通过日常的浸润,孩子们已经学会感恩,也习惯了做好这些回报足球的事情。
▲陕师大附小队员在旅途中坚持阅读
另外,陕师大附小每年都会对包括三大球在内的14个运动项目开展全校的运动技能等级评价测试,达到一定积分的学生,会得到几百块的奖学金。足球队员在测试中往往更容易获奖,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们拿到奖学金后,经常会选择给自己的父母买礼物,感谢家长对自己踢足球的支持。“队员不是想着给自己买好玩好吃的东西,而是第一时间和爸爸妈妈分享,这让人觉得很温暖。”李凯歌说。
28日上午,在结束“百年名校杯”的全部征程后,厦门市人民小学的小球员们在用完最后一餐、准备返程前,特意来到食堂窗口感谢了一周以来对他们照顾有加的阿姨们。
合肥师范附属第二小学已经有多名毕业生入选了U系列国字号球队或者踢上了中超,但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主,成为职业球员不是校队的责任,只是意外的惊喜。为此,他们从校外引进专业足球教练员时也格外谨慎。有足球经历、本科学历、良好的师风师德,是学校外聘教练的基本底线。目前,已有北体大、华中师大的足球专业毕业生在该校执教。
主教练马飞认为,学校和俱乐部培养人的目标、动机和方法都不太一样,“他们是为了培养职业运动员,同时为自己挣钱养家,而我们带队的目的是以体育人、培养学生的品质。”在对球员的日常管理上,三次讲脏话骂人、经过警告不改的队员,一律劝退。
▲合肥师范附属第二小学主教练马飞
马飞说,足球能磨炼球员的品质和意志,这次参加“百年名校杯”,小组赛最后一轮和1/4决赛,他们在点球大战中两次击败对手。“如果这次能带上六年级的队员到启东的话,我们完全有信心争夺冠军。”
启东之行,马飞最满意的是受伤球员坚持比赛的毅力,以及两次点球决胜的抗压能力——赛前每天训练,他们都是以点球训练结束,而且特意要求其他球员给主罚者喝倒彩、上压力,碰到点球大战,他们的准备算是相当充分。
“和训练时相比,正式比赛中的点球决胜还是有所不同,但球员们经受住了考验。”马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