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您的孩子是不是总是坐不住,停不下来?
出门经常摔跤,身上青一块紫一块?
当别的孩子能灵活奔跑、轻松跳跃时,
自家宝贝却总是跌跌撞撞,
走几步就摔跤;
上下楼梯小心翼翼,
像踩在棉花上一样摇晃;
甚至连简单的单脚站立都难以维持几秒…
如果你家孩子出现这些情况,可要当心 ——儿童平衡发育异常可能正在悄悄影响他的成长!
这些 “小异常”,
——可能是平衡功能在 “报警”
孩子的平衡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随着神经系统、视觉、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的发育逐渐完善。正常情况下,1岁左右的孩子开始蹒跚学步,2-3岁能独立上下楼梯,4-5岁可以单脚站立数秒,6岁后奔跑、跳跃、骑单车等动作都能灵活完成。
然而,当孩子出现以下表现时,家长需警惕平衡功能异常:
日常活动 “状况百出”
✘走路频繁摔跤、容易被小物件绊倒;
✘上下楼梯时需要扶扶手,否则不敢迈步;
✘跑步时身体摇晃,无法保持直线。
运动能力 “落后同龄人”
✘不敢尝试跳跃、攀爬等运动;
✘跳绳时手脚不协调,总是踩绳;
✘骑自行车时难以保持平衡,容易侧翻。
姿势 “与众不同”
✘站立时身体歪斜,双脚间距过大;
✘走路时踮脚尖或拖脚;
✘坐着时无法保持端正,容易东倒西歪。
特殊表现
✘晕车、晕船症状明显;
✘对旋转类游戏(如转圈圈、荡秋千)抗拒或反应强烈;
✘闭眼后站立不稳。
追根溯源:哪些因素在 “捣乱”?
(一)生理发育因素
1.神经系统发育迟缓:
大脑、小脑或前庭系统发育不完善,会影响孩子对身体位置和运动状态的感知,导致平衡调节能力不足。例如,早产儿、低体重儿因先天发育不足,更容易出现平衡功能问题。
2.肌肉力量薄弱:
核心肌群、下肢肌肉力量不足,无法为身体提供稳定的支撑。比如,孩子腹部和背部肌肉无力,站立和行走时就难以保持躯干的挺直。
3.本体感觉失调:
本体感觉是指人体对自身肢体位置、运动方向和力量的感知。当本体感觉出现问题,孩子就像失去了身体的 “导航系统”,无法精准控制动作,进而影响平衡。
4.视觉功能障碍视觉障碍会影响空间定位及姿势调整等,从而影响平衡,如当我们站立或行走时,眼睛看到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分布,大脑会根据视觉信息判断身体相对于这些物体的位置,从而调整身体的姿态以保持平衡。
(二)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也可能导致平衡功能异常,如脑部病变(脑肿瘤、脑炎后遗症)、内耳疾病(前庭神经炎、耳石症)、脊柱侧弯、肌肉疾病(肌营养不良)等。
这些疾病会直接或间接干扰神经系统、感觉系统的正常功能,引发平衡障碍。
(三)环境与生活方式因素
现代生活中,孩子过度依赖推车、学步车,户外活动时间减少,缺乏足够的运动锻炼,会导致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发展受限。
此外,长期久坐、对电子产品“爱不释手”,也会影响颈部肌肉力量和前庭功能,对平衡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不容忽视!平衡功能异常的 “连锁反应”
儿童平衡功能异常带来的影响,远比表面看到的更严重。
01 运动能力发展受限
平衡是一切运动的基础。平衡功能差的孩子,跑步、跳跃、球类运动等都难以学好,久而久之会失去对运动的兴趣,影响身体素质的提升。
02 学习能力受影响
平衡功能与注意力、专注力密切相关。当孩子身体无法保持稳定时,大脑需要消耗大量精力来维持平衡,导致注意力分散,影响课堂学习和作业完成效率。
03 心理与社交问题
因频繁摔跤、运动能力差,孩子可能产生自卑心理,害怕参与集体活动,逐渐变得孤僻、内向,影响社交能力的发展。
04 长期健康隐患
长期的平衡功能异常会导致身体姿势不良,增加脊柱侧弯、关节磨损等风险,甚至影响心肺功能和生长发育。
多维干预,让孩子 “稳” 住成长每一步
1、借助科技,精准评估
如若家长发现孩子有平衡功能异常表现,建议及时到医院的儿科、康复科或儿童保健科就诊。医生会通过一般体格检查、神经系统评估、视觉测试、平衡功能测试类评估设备等方法,明确病因,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专业的康复训练
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常见方法包括:
●前庭功能训练:通过旋转、摇晃、跳跃等活动刺激前庭系统,如荡秋千、蹦跳床、大陀螺等。
●本体感觉训练:利用平衡木、按摩触觉球、触觉板等器材,增强孩子对身体的感知和控制能力。例如,利用按摩触觉球给孩子一个触觉刺激,增强孩子的本体感觉。
●视觉技巧训练:
通过提高眼的追随、扫视、注视等功能性眼运动,训练视觉定位、认识辨认、追随、搜索和视觉记忆等视觉功能,提高视觉运用能力。同时通过左右、上下、旋转等眼球运动训练,提高眼球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增强视觉系统对物体的追踪和定位能力,有助于在平衡训练中更好地感知周围环境和自身位置。
●核心肌群训练:通过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爬行等运动,强化腹部、背部和臀部肌肉力量,为身体提供稳定支撑。
●日常活动训练:将平衡训练融入日常生活,如鼓励孩子赤脚走路、单脚站立穿脱鞋袜、倒退行走等。
3、家庭辅助训练
家庭是孩子康复训练的重要场所,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小游戏帮助孩子提升平衡能力:
●“金鸡独立” 挑战:让孩子单脚站立,每次坚持10-30秒,左右脚交替进行。随着能力提升,可逐渐延长站立时间或闭眼挑战。
●“走直线” 游戏:在地上用胶带贴出一条直线,让孩子像走平衡木一样沿着直线行走,过程中保持身体挺直,双臂自然摆动。
●“运送小球”:让孩子用勺子或夹子运送乒乓球,从起点运到终点。为增加难度,可让孩子在行走或绕过障碍物时完成任务,锻炼手眼协调和平衡能力。
平衡功能训练及评估系统
——助力儿童“稳”步成长
翔宇医疗针对儿童康复板块,推出平衡功能训练及评估系统,以恢复或改善身体平衡能力为目的进行康复性训练。基于人机力学原理,患儿以静态姿势站在平衡板上,通过设备的压力传感器反馈出足底的压力分布,从而评估出患儿平衡特性。
平衡功能训练及评估系统 JY-PH-II
豫械注准20232190553
豫械广审(文)第251212-18448号
✔全新升级外观,色彩鲜艳,多重防护,防倾倒。
✔高度薄膜传感器,可进行足底压力分布采集、稳定性测试。
✔游戏种类丰富,包含五大种类游戏训练。
✔可进行单人训练、双人竞技训练。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天使,他们的成长之路或许会遇到平衡功能异常这样的小坎坷。孩子的每一次跌倒,都是成长的信号;每一次进步,都值得我们用心守护。关注儿童平衡功能,从观察日常小细节开始!
(转自:翔宇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