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存在多项违规情形,高能环境及董事长收警示函,年内多家公司被点名

财经 (1) 2025-05-24 13:09:16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因存在多项违规情形,高能环境及董事长收警示函,年内多家公司被点名 (http://www.jingganghuifeng.com.cn/) 财经 第1张

华夏时报记者 谢碧鹭 帅可聪 北京报道

在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及信息准确披露至关重要。近期,发布公告称收到北京证监局警示函,因其存在商誉减值计提依据不充分等违规问题,公司及董事长李卫国等被警示。针对上述情况,5月22日《华夏时报》记者拨打了高能环境年报披露的董秘办电话欲进行采访,接线人员建议将问题发送至邮箱,但截至发稿前本报记者尚未收到回复。

无独有偶,类似情况并非个例,近日,因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引监管关注,因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收到了警示函,凸显部分上市公司在合规运营上亟待加强。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系列事件为整个资本市场敲响警钟,上市公司应以此为契机,深刻认识到构筑严密的内部防护机制、聚焦公司治理优化以及提升信息披露精度的紧迫性,保障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又一A股公司收警示函

近期,高能环境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北京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因存在多项违规,公司及董事长李卫国等人被警示。

警示函显示,高能环境存在商誉减值计提依据不充分的问题,公司未充分考虑合作洽谈不确定性及经营策略转变的影响,且盈利预测期后实现率较低。此外,高能环境合并报表范围不完整,导致2023年营业收入少计402.58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0.04%,净利润少计694.21万元,占当年净利润的1.37%。

此外,高能环境还存在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不准确、商誉减值测试信息披露不规范、采购及存货管理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北京证监局认为,高能环境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披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李卫国作为公司董事长、凌锦明作为公司总经理、吴秀姣作为公司时任财务负责人,对公司相关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同时,北京证监局决定对上述相关责任人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高能环境表示,公司及相关人员高度重视上述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中所涉问题,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真总结、整改。公司将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学习,不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规范运作水平,切实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促进公司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历史上多次计提商誉减值

据悉,高能环境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固废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和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之一。经过30余年的沉潜,高能环境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以固废危废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处理、环境修复为核心业务板块,兼顾固废危废无害化处置、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有机垃圾治理等多领域协同发展的综合型环保服务平台。

Wind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高能环境的营业收入三年连续增长;但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2亿元、5.05亿元和4.82亿元,分别同比下滑4.65%、27.13%和4.52%,显然“增收不增利”。在高能环境归母净利润下滑的同时,公司应收款项却不断上涨,截至2022年至2024年,高能环境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分别为17.56亿元、18.21亿元和21.8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报告期内,高能环境都进行了商誉减值。

年报显示,2018年收购了贵州宏达70.9051%股权,公司在接管贵州宏达后核查发现,贵州宏达原法定代表人、管理股东、承诺主体王志斌未如实向公司披露贵州宏达实际历史经营状况和财务数据,已构成违约,由于历史包袱较重,贵州宏达仍未走出经营困境,未完成业绩承诺。对于这起收购,高能环境对其进行了商誉减值,其中2022年至2024年减值金额分别为1734.04万元、2554.06万元和6088.75万元。

近期多家公司收警示函

除了高能环境之外,近期多家公司及相关负责人收到了监管层出具的警示函。

比如桂林旅游,因4月12日披露《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一事,对超额亏损子公司债权、出租资产的会计处理进行差错更正,对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一季度、2024年半年度、2024年三季度财务报表相关科目进行追溯调整。公司及相关负责人收到了广西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

此外还有惠天热电,其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涉案金额3500万元。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公司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卫国、总经理郑运、代董事长郝杰及董事会秘书李志应当对上述违规行为承担主要责任。对此,辽宁证监局决定对公司及郑运、陈卫国、郝杰、李志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对于上述违规情况,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支培元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需构筑多层次防护壁垒,聚焦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精度:详定规章制度,深化全员法制素养,尤其强化高级管理层的责任感与合法性意识。践行高标准的信息披露规范,保障市场参与者获取充分、即时且精确的资讯。确保董事会多元视角,提升决策质量和独立监督效果,平衡各方利益诉求。常态化审计机制,早识别潜在违规行为,严格执行纠偏机制。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