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前两天有小伙伴在后台留言,说是让力场君聊聊大盘。唉,但是这事儿,有什么可聊的呢?哦,对了,先汇报一下,在周三盘中相对高点的位置,力场君已经把手里本就不多的ETF,也都卖掉了。
倒不是有多不看好后面的行情,实在话讲,力场君择时是很菜的,小伙伴们千万别学我。站在目前的位置,力场君自己反正是既看不到有多大可能性,也看不到大A股需要力场君这点资金来支持一把。总结一句就是:上下两难。
至于背后的道理,力场君姑妄言之,还是市场信心不足,特别是场外资金对大A股的信心不足。从大的资金格局来看,GJD托而不举,市场稳定器的作用和价值充分体现在难以向下跌,但要说推着向上走,似乎是靠不上的。
指望不上这个,又能指望谁呢?指望着膝盖软得比谁都快的机构?指望翻云覆雨甚至执着于日内T+0的游资?指望散户?力场君也看不明白、想不出来,索性先出来静一静。
另外,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最近提出增持的声音很罕见了,过去的这一周,与增持有关的公告都是进展类公告,却没有什么新生力量。反倒是减持挺火热的,减持计划预披露公告,在过去一周就不下10家。
举个例子,(301001.SZ),这是个2021年5月上市的,当初IPO发行价在25元左右(后复权),目前股价32.5元,也没高出来多少,但这不还是迎来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一致行动人的减持。
而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呢?不是力场君吐槽,那可是相当不像话了,上市前一年也即年净利润还高达8400多万元,上市当年也即2021年就滑落到4800万元、将近折了一半。再往后就更惨了,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只有不到200万元了。
凯淳股份主业是做电子商务的,品类五花八门,力场君想象不到这样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当初IPO的时候是怎么描述盈利可持续性的?一个很现实的数据对比是,上市前的2020年,前五大客户营收合计超4亿,单是京东一家就高达1.86亿。等到2024年,呵呵,前五大客户加起来还不到1.81个亿了。
再来看一个,(301089.SZ),这个倒不是本周刚提出减持的,人家早在今年2月份就计划好了,只不过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致行动人是在本周实施的。这个也很有意思,周四、周五两天底部起飞、连续两个20%涨停,然后就是周五晚上收到了减持公司股份触及1%整数倍的公告。什么狗屁游资?在人家大股东眼里,都是小趴菜,分分钟就可以对韭当割,有没有这种感觉?
力场君可不是在唱空大A股,还是那句话,如果有一天GJD需要力场君这点资金来同仇敌忾,义无反顾、奋勇向前。但看到很多A股公司的业绩表现,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再说回到今天的主题,还不到3400点的大A股,怎么就有点上下两难了呢?能不能从上面这些文字里,找寻到一些答案和逻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