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胖东来与山寨品牌“胖都来”之间的争议引起了广泛关注与热议。作为河南的知名超市,胖东来因其优质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而“胖都来”则显然是一个山寨品牌,通过模仿与以次充好的方式试图从中牟利。这场关于品牌名称与消费者权益的较量,让人不禁想深入了解隐藏在背后的文字游戏以及相关人物的真实意图。
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胖都来”意图通过与胖东来的相似性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只有明眼人才会轻易识别出这是一场明目张胆的碰瓷行为。社交媒体上不乏网友对两者商品进行对比的图片,表现出山寨品牌无处不在的现象,这似乎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不小心踩入这些山寨骗局的雷区。如果一个超市的货架上摆满了山寨产品,那可真是一场巨大的悲剧。
然而更引人注意的是,胖都来不仅仅是简单地仿照胖东来的品牌形象,他们还高调请来了多位过气明星为其宣传。其中,饰演《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太监角色的演员三德子成为了舆论的焦点。随着他的孩子在中卖鸡,卖出的销量也引发了网友的关注。诸多评论把三德子的身份与卖鸡这一行当进行了对比,认为卖鸡的、当年卖红的他与山寨行为难以叫做正义。
在深入了解后,网友们发现三德子间内宣传的“德子土鸡”,实际上其商标则是“德子土”。也就是说,消费者一开始以“德子牌土鸡”的身份购买的鸡,最终得到的却是“德子土牌鸡”。这样的文字游戏是在给消费者设下了一个圈套,许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错误的广告宣传引导,随之购买却发现所谓的“土鸡”与实际并无二致。撇开价格不谈,消费者的心理期待与实物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落差。
事实上,这种文字游戏并没有什么新鲜之处。不久前,“千禾0牌酱油”、“壹号土牌猪”、“山里来的土牌鸡蛋”等等类似的商标也曾受到舆论的指责,显示出商家为了盈利而轻视消费者权益的态度。商家在这种情境下不断运用各类文字游戏,是执着于抓住每一个消费者的信任感,而这种信任感一旦被制造的假象所欺骗,结果无不令人失望。
然而令人心疼的是,尽管近年来有不少类似的商标、品牌被曝光并受到惩罚,但依旧有一些商家的操作依然不被关注,包括此次的“德子土牌鸡”,是因为规模不够大,未曾引起公众的关注。三德子这一揭露事件,使得更多的人重新审视了相关的问题。面对这一现象,三德子也迫于压力,开始对外表达担忧,称其带货的生意受到影响。诚然,不论是胖都来,还是三德土,都是在与消费者刀刃相向,进行不负责任的文字游戏,企图在灰色地带寻求来路不明的盈利。
胖都来的碰瓷行为与三德子卖鸡之间的文字游戏真相实际上是无形中的一次权益剥夺,消费者寄予的希望在这一过程中被玩弄于股掌之间。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者的识别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未来,公众对于类似品牌的警惕性势必需要提升,对所有玩文字游戏的商家持有最大的恶意揣测。
而胖东来的成功,实质上是建立在透明与信任之上。面对层出不穷的山寨产品,消费者在选购时要更加细心认真。我们不能轻信表象,特别是伴随而来的似是而非的宣传。希望在未来的市场中,能够看到更多守法经营、以诚待人的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真正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商业的诚信与道德,绝不能被“胖都来”这样的碰瓷行为所掩盖,我们理应与这些不负责任的商家划清界限,坚定地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