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采夫回忆:与宋方金共创编剧梦的岁月

娱乐 (13) 2025-04-22 23:05:23

十年之前,我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创了一个剧本工作室,名为“东郭先生”。这个名字的寓意是:影视公司如同伺机而动的大灰狼,而编剧则是那等待被割韭菜的善良东郭先生。那时,我们设立了一个充满理想的“编剧宪章”,希望能够在这片江湖中,自由翱翔。命运的风向却让我们不得不在激情与现实之间倾斜。十年过去,回首往昔,那段与宋方金一起追逐编剧梦的岁月,犹如一幅熠熠生辉的画卷,令人难以忘怀。

记得成立工作室的仪式上,我们都满怀期待,邀请了业内的资深人士参与,其中宋方金与会,成为了我们的编剧代表。他的热情鼓舞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仿佛一切未来的可能都在指尖跳动。工商注册的乌龙却如同晴天霹雳,东郭先生作为历史文化名人的注册申请被拒,犹如命运对梦想的无情打击。我一度陷入迷茫,面对当时蓬勃发展的创业浪潮,我最终选择了投身于创业公司,远离了我曾热爱的编剧事业。

这段创业的岁月让我能够全方位观察这个行业的动向,也让我更加珍惜那段曾与宋方金并肩作战的日子。在那个被“大IP”引领的年代,宋方金如斗士一般,挥拳直面行业中的艰难与挑战。他不仅在社交媒体上与方讨价还价,还为新手编剧撰写了《给青年编剧的信》,成为了许多编剧的心灵指引,有着实实在在的影响力。

随着影视行业的风头逐渐减退,我也萌生了重回编剧界的念头,便试图向宋方金请教。他却以一种调侃且幽默的方式回应我:“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他仍在持续奋斗的道路上,像个经历风雨仍坚守信念的黑砖头。这时,他将《给青年编剧的信3.0》递给了我,书中记录了近十年来他的情感与故事,字里行间渗透着对这个行业的思考和对新编剧们的深切关怀。

翻阅这本书,感慨颇多。宋方金把十年的创作经验凝聚成49封信,每封信都蕴含着真实的体悟与经验。他凭借对剧本的独特理解,强调编剧在行业中的核心地位,不仅仅是一个编剧,更要成为导演与制片人的复合型人才。通过这本书,他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故事创作的源泉,更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在其中,宋方金以幽默而深刻的语言阐述了编剧的职责与戏剧的本质。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用两字简单概括了一个优秀故事的核心:坏事。他指出,好的故事往往是从“坏事”开始的,这其中蕴含着生活的真谛与人性的光辉。正如杜甫的《春望》,每句诗都是一件坏事,但却深深打动着人心。令我脑海中瞬间浮现出电影、电视剧中那种跌宕起伏的悲剧与人生百态。

阅读《给青年编剧的信3.0》的过程中,我如同是一名追逐梦想的学生,认真地记录着书中的每一个要点。宋方金为初学者提供了极具实操性的指导,使艰深的理论轻松化,化繁为简,让每一个渴望在编剧道路上奋发向前的青年,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灵感与动力。

这本书并不单单是一本编剧的工具书,它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于写作的全新理解。宋方金用自己的经历和智慧,向年轻编剧们传递着无尽的鼓舞与信念。这不仅让我重新思考了自己的人生选择,也让我意识到,无论生活多么曲折,初心不改,始终往梦想前行,一次又一次的追求,始终是值得的。

我又回到了编剧这条道路上,写下一个个角色与故事。经历过的风波让我更为成熟,我明白——编剧不仅要用心去写,更要勇敢去迎接挑战。宋方金的《给青年编剧的信3.0》正是我在这个过程中最珍贵的指南,值得我在心中珍藏、铭记,期待和更多拼搏在创作道路上的年轻人一同分享。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