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天的阳光洒满上海大地,万物复苏,春意盎然。对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的家人而言,这个清明节则是带着一份深深的怀念与思念。童祥苓于2024年12月2日因心衰在上海瑞金医院离世,享年89岁。随着第一个清明节的到来,童祥苓的长子童预鸣带着家人和年迈的母亲张南云,共同前往福寿园祭奠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这个动人的场景不仅让人心痛,也深刻展现了家庭之间浓厚的亲情。
3月26日,阳光明媚,春风拂面。尽管张南云已年逾九旬,但她的儿子童预鸣和孙子童乐悉心搀扶着这位曾经风华绝代的京剧女演员,推着她的轮椅一路前往父亲的墓地。在这条充满回忆的路上,祖孙三代人相伴同行,展现出浓浓的亲情。
到达福寿园时,墓地内绿草如茵,花香四溢,童祥苓的墓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分外庄重。尽管年事已高,身体虚弱,张南云坐在轮椅上,看到老伴的墓碑后不禁泪流满面。她用手帕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心中的思念显而易见。母亲虽身处轮椅,但那份对丈夫的思念与亡灵的敬仰却让她无比坚定,最终选择下了轮椅,站在儿孙们的身旁,表达她浓浓的哀思。
在向墓地鞠躬时,童预鸣庄重而虔诚,双手抱拳,深深叩拜,向父亲传达他对美好未来的承诺:“爸爸,您放心,妈妈有我,我会照顾好她。”这不仅是对父亲的承诺,也是一份对家庭责任的担当。每一鞠躬,都是对父亲深深的怀念;每一次叩首,都承载着对父辈的敬仰与感恩。
在童预鸣与家人的陪伴下,张南云在父亲的墓前絮絮叨叨地说起昔日的岁月,温柔的言辞中透露出对童祥苓昔日陪伴的感慨。虽然岁月已然流逝,但那段携手共渡风雨的爱情故事依然温暖人心。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两位老人经历的艰难岁月与彼此间深厚的情感,不禁让人感动不已。
童预鸣带领全家前往姑父姑母的墓地,怀念曾经风雨同舟的亲人。由于身体原因,童预鸣的小姑姑童葆苓在美国无法亲自到场,但她也通过侄子童预鸣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尽管有时身处异国,但亲情无处不在,时间和距离从未能抹去那份血脉相连的情感。
岁月流转,生活依然继续,但童预鸣在照顾母亲张南云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照顾一个人的苦与乐。张南云虽已失去视力,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人的怀念。每当心中有忧伤,她总会在童预鸣的陪伴下,推着轮椅走到墓地,向老伴倾诉自己的心声。那一刻,她回忆与童祥苓之间的点滴,既有欢笑也难免泪水,生活如同戏剧般起伏跌宕。
“父亲离世后,我将父亲的爱与责任全部转移至母亲身上。”童预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父亲的承诺。他全心全意照顾母亲的日常起居,让张南云在晚年感受温暖和爱。他相信,在这样的关爱下,母亲一定可以健康快乐地生活下去,甚至活到百岁。
这个清明节不仅是祭奠,也是对生活的重新认识。童祥苓虽已离世,但他的艺术生涯与家庭精神将永存于世。家人的陪伴与爱心,更是给了张南云继续前行的勇气与力量。纪念逝去的亲人,也是在铭记那些值得珍藏的美好瞬间,亲情在这一刻变得更加厚重而珍贵。
-END
感谢您的品读,也期待更多感动的故事能够带给您关注与启发。